WFU

網頁

生科系畢業後能做甚麼?

我應該是一個誤入歧途的生科人,大學的時候念的是化學,但化學四大科除了分析還可以,其他念的很糟,生化、微生物等等卻念得很不錯,當初在工作上覺得很有瓶頸,想藉由念書進修唸個研究所卻不知道要念甚麼好,所以就念個大學時期拿手的吧!
(若是有個早知道,我應該會念管理或是拚死拚活念個資工研究所)

唸到中途就覺得事態不太對勁啊,感覺誤入了一個賊窟,嘖嘖‧‧‧‧‧‧

生科界層層剝削底下,要進入業界,如果不唸個博士再當個博後,碩士想在生技公司當RD,門兒都沒有,不然就是名字好聽叫RD,但做的事情還是RA(茶) ,但如果真的唸完了博士、博後的完整學術訓練,以台灣目前研發的能量,又沒有那麼多RD博士缺,造成即使有博士文憑,也不一定比較好找工作窘境,所以老實說,以我自己的經歷,我還真沒遇過postdoc之後去當RD的,我猜是自己的取樣有偏差,因為看某個團體的網站就分享很多前輩成功到藥廠或生技廠當RD的經驗談,不過那些人大多是頂尖國立大學,然後是國外學歷一路殺到博後,身邊的土博,大多數是繼續蹲著當postdoc,最好的是申請上私立大學教職,問過幾個postdoc為什麼不出去?大概只有兩種分類:1.想找教職研究單位,學經歷不夠好,只好繼續蹲2.想去業界,但業界機會真的很少,就算去了業界待遇也不見得比當博後好,所以留下。念生科系如果想找本業的話,反而是念到碩士是最好的階段,進可攻退可守,就業選項也比較多。

如果想繼續做研究,卻無法在純研究單位,而在一般大學從助理教授開始蹲,以為稍稍可以喘口氣,卻馬上就發現天殺的地獄才剛剛開始,學校行政鳥事一堆,出生率下降,招不到學生,念碩博投資報酬率低(尤其我念的這個科),根本沒人要念,收不到學生還得出動老師去招生,我當初聽到都傻眼,想說這是某些名不見經傳的私立高中才做的事,竟然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學校的教授們去做這些事情,我都不忍心了啊我,收進來的學生素質又差,收到能交辦事情的已經算尚可,該心滿意足,更別提那些交代事情會忘記,自己成績弄不好,老師還得關心,seminar上台搞得像整個實驗室的黑客松一樣了,學長助理盯著念paper,table 1翻成桌子1,看著那些從美國名校回來的PI,實在不知道如果我是他/她究竟會怎麼做。

好啦!這只是學生的事情,PI最重要的責任是寫計畫、寫paper維持實驗室生計咧,不然整個lab怎麼營運下去?你說,什麼!PI還要自己寫計畫,叫博班或postdoc寫啊!那您還真是不了解內情,根本沒有博班啊,更別說postdoc了,更糟的整個實驗室只有一個PI跟一個RA,不要說最糟的情況有的實驗室只剩下PI一個人苦撐了,唉。

聽說在純研究單位,例如中研院或是國衛院等單位上述情形會好得多,但畢竟我沒經歷過XD
所以說不定想做研究的人,還是很有希望去到一個適合做研究的環境的!

好吧,說到這兒,有沒有覺得我根本沒提到生科系畢業到底能做甚麼?
其實還有很多,當然也因為我自己只觀察了一些,例如:RD,RA,QA,QC,specialist,sales.....等等都生科系畢業之後能做的,還有超出我知識範圍之外我就不知道啦。

那你問我,我畢業以後要做甚麼?

這真是個好問題,要畢業之前,我就跟老闆說找到工作了,我看老闆一臉驚訝「蛤?你找到工作了?」,我實在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。這反映一件事情,一個生科研究生畢業前找到工作完全不是個常態。另外,隔壁的實驗室PI問:「要念博班嗎?」我說不了,他說:「那你要當助理嗎?」我也說應該不會,最後他說:「好啦,那跟男朋友一起開一家7-11也不錯啦,兩個人一起工作也很好。」。老實說,這些論述都代表著同一件事情,一來這些教授們認為生科碩士大概就是當研究助理,如果不當研究助理,大概也找不到其他工作,更別說找到好工作。

我不怪他們,因為那是他們的世界,那是他們生存的方式,那是它們的規則,在它們的世界就是這樣碩士→博士→博後→助教教授→副教授→教授,這樣一路等排隊,一路爬上去。他們也不認可自己教出來的學生,也不知道這些學生到底會什麼?然後也相信這些學生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規則走,應該會餓死。

那你說,快說,你到底找到什麼工作?

我找到的工作跟私人生活經驗軌跡有關,即使你是生科畢業也不能複製我的人生經驗,你說這根本是廢話,那這樣我的經驗根本沒有再現性,聽我說要幹嘛?但我再這裡想提的觀念是,當你發現你眼前的這條路大概就是這樣,你可能不是很喜歡,那請問是要提起勇氣去接受現況,一個月三萬六,可能無周休因為要趕實驗,加班沒有加班費,有可能有paper,但也可能沒有,你可以接受這樣的生活嗎?或者你可以提起勇氣,去探索尋找不同的可能,應用自己接受的科學訓練,蒐集資料,假設,學習,驗證,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?

對我來說,選擇活得沒有熱情、對未來沒有期待,才需要最大的勇氣。

生科系畢業後到底能做甚麼?對我來說,也沒有個標準答案,但某個程度上我感謝這兩年的訓練,讓我有了刺激,正視自己的不足,也讓我更願意探索新事物,是個不錯的旅程,但如果你又問我,再選一次,我會不會唸研究所?答案是肯定的,我對於兩年的研究所經歷的,我覺得是不錯的訓練,但我不會選擇生科研究所就讀。